天天奇闻网专注搜集天下奇闻趣事!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56个民族 > 苗族蜡染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

苗族蜡染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

时间:2015-11-26 作者:339373437 浏览:   手机版

苗族蜡染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汉唐,兴盛于宋元。蜡染是将画好的作品通过防染、煮沸、去蜡、漂洗、花现。蜡迹在染制过程中因皱折破裂而出现变化无穷、形态万千的冰纹,即是蜡染最显著的特色。

蜡染是贵州省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

苗族蜡染11.jpg

贵州是我国著名的“蜡染之乡”,声名远播海内外。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为劳动人民所创造,也为他们所使用和欣赏。它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

关于蜡染的起源,苗族流传着许多传说。黔东南苗族有一首《蜡染歌》,说的是古代有十个老人将天撑上去,但天常常塌下来,他们便请一位名叫娃爽的姑娘缝造撑天伞。娃爽用云雾制成白布,白布晒于梨树下,梨花飘落布上,蜜蜂在落花间采蜜,蜜蜡汁在白布上印出花纹,蓝草的汁液又将白布染蓝。

娃爽将布拿到水里漂洗,太阳帮助晒溶了蜡,于是布上出现了蓝地白花。娃爽将花布缝制成撑天伞,将天稳稳撑住,蓝地变为青天,白花变为日月星辰。娃爽将这一技艺传授给阿仰和阿卜两位姑娘,蜡染便在人间流传开了。

又一传说是古代有位美丽的苗族姑娘,由于家境贫寒,无钱缝制花衣、花裙,每逢节日,有钱的姑娘都穿上漂亮的衣裙,到芦笙场上同小伙子们唱歌跳舞,而她只能闭门在家织布,暗自伤心。一日楼板上的蜂窝突然摔下来,掉落在她织好的白布上,蜡液从蜂房中渗出,很快凝固。

姑娘同往常一样,将布放在蓝靛缸中浸染,由于沾蜡处不能染色,便将蜂蜡刮掉,谁知布上竟出现了白花纹。姑娘喜出望外,就用蜂蜡在白布上描绘花纹,经过染煮成为漂亮的花布。姑娘将它缝成衣裙,穿上去参加节日活动,吸引了小伙子们赞赏的目光,纷纷邀请她唱歌跳舞;也引起了其他姑娘的羡慕,纷纷向她请教学习。于是,蜡染就盛行起来。

此外,还有关于苗族的先祖蚩尤战败后锁他的木枷化为枫树,后代用枫树液描绘花纹表示纪念,枫树液又演变为蜡的传说。当然,传说不是历史,但却能反映出劳动人民诠释文化现象的心路历程。

苗族蜡染.jpg

苗族蜡染有点蜡和画蜡两种技艺,从图案上可分为几何纹和自然纹两大类。丹寨苗族蜡染的作者们更喜欢以自然纹为主的大花,这种图案造型生动、简练传神、活泼流畅、充满夸张,乡土气息十分浓厚。安顺苗族蜡染以几何纹样为主,图案结构松散、造型生动。织金苗族蜡染以细密白色为主,布满几何螺旋纹,图案结构相互交错,浑然一体。

蜡染的制作工具主要有铜刀(蜡笔)、瓷碗、水盆、大针、骨针、谷草、染缸等。制作时先用草木灰滤水浸泡土布,脱去纤维中的脂质,使之易于点蜡和上色。然后把适量的黄蜡放在小瓷碗里,将瓷碗置于热木灰上,黄蜡受热熔化成液体后,即可往布上点画。

点好蜡花的布再用温水浸湿,放入已发好的蓝靛染缸,反复浸泡多次,确认布料已经染好,即可拿到河边漂洗,让清水冲去浮色,再放进锅里加水煮沸,使黄蜡熔化浮在水面上,回收后以备再用。

之后,再将蜡染反复漂洗,使残留的黄蜡脱净,即算完工。丹寨蜡染在这之后还要拼涂红色和黄色,涂红的一般用茜草根,黄色则用栀子提取。为了避免褪色,一般要待蜡染品制成后才着色。除上述步骤外,蜡染还有制作蓝靛和发染缸等工序,各道工序前后连接,构成一套完整、成熟的技艺和操作规程。

    未解之谜
    奇闻怪事
    考古发现
    猎奇八卦
    灵异恐怖
    阅读排行

    栏目排行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 linke01.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17151号-2天天奇闻网

    声明:本站文章搜集自互联网与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QQ2056726575,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