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奇闻网专注搜集天下奇闻趣事!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56个民族 > 苗族特色有哪些?苗族女红文化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苗族特色有哪些?苗族女红文化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时间:2015-11-26 作者:339373437 浏览:   手机版

四、个体化的产物

苗族女红文化从创作角度考察,大多在家庭内部完成,它以个体家庭为单位,以自发的个体创作为特征,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自发状态。所以,苗族女红文化是个体化的产物,也可视为一种个体文化。长期以来,女性与社会的相对隔绝和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有限性造成了苗族女红文化功能的狭隘性和封闭性,即女红文化多停留于自产自销的生产状态。但同时,这种封闭性又使得苗族女性作为个体的感觉和经验得到了相对充分的保护,从而形成了苗族女性在创作特色上的“非群体化”的特色。

相对男性而言,女性更注重个体的感觉和经验,她们按照个人的感受和经验建构出自己的女红世界。当然,这种个体性特征是具有双重意义的,积极的一面是独立性,消极的一面是狭隘性。而苗族女红文化的重建则意味着充分发展个体积极的一面,使女性作为创作个体的感觉真正回归,从而逐步完成对自己独立的文化人格的塑造。这种塑造将使女红文化中的个体性特征对人类群体文化的渗透最终变成现实,并在一定意义上充分尊重个性,改变群体化模式,从而使人类的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个性特征。而这,也正是人类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吊脚楼

苗族吊脚楼3.jpg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山寨,苗族儿女居住的是吊脚楼。苗族大多居住在高寒山区,山高坡陡,平整、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历来依山抱水,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

苗族的吊脚楼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土台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平行。吊脚楼低的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十二三个平方米。屋顶除少数用杉木皮盖之外,大多盖青瓦,平顺严密,大方整齐。

吊脚楼一般以四排三间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还搭了一两个“偏厦”。每排木柱一般9根,即五柱四瓜。每幢木楼,一般分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楼脚围栏成圈,作堆放杂物或关养牲畜。住人的一层,旁有木梯与楼上层和下层相接,该层设有走廊通道,约1米宽。堂屋是迎客间,两侧各间则隔为二三小间为卧室或厨房。房间宽敞明亮,门窗左右对称。有的苗家还在侧间设有火坑,冬天就在这烧火取暖。中堂前有大门,门是两扇,两边各有一窗。中堂的前檐下,都装有靠背栏杆,称“美人靠”。

苗族落地式房屋

苗族特色3.jpg

苗族的平地房在黔东湘西的一些平坦地区,苗族的房屋建筑一般为落地式,中柱直接建立在平坦的地上,没有吊脚。房屋为五柱七瓜三排、七柱九瓜三排的不等,以三层为主,第一层即落地层,左右两排为日常生活之用,进伸二或三间,中间排为中堂,后为神龛。左后一间通常为茶中,为向火、煮饭之用,前两间为主人卧室或客房。平地房的厨房一般设在正房的一边,另起一小偏房。二楼前面的全为客房,后面的全为储存谷物等储藏室。三楼为放置一些杂物之用。一般家禽都在离正房屋几米的周围,而牛圈羊舍则更远些。

苗族的叉叉房

滇东北、黔西北等地的部分苗族,过去住的是一种非常简陋的“叉叉房”。此房屋一般不筑地基,只须将地面略加平整就可以了。屋架多用未经剥皮的天然树杆和树枝叉绑扎组成。四壁和屋项夹茅草、树叶和树皮,有的围以竹篱笆。

未解之谜
奇闻怪事
考古发现
猎奇八卦
灵异恐怖
阅读排行

栏目排行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 linke01.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17151号-2天天奇闻网

声明:本站文章搜集自互联网与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QQ2056726575,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