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心学是什么?王守仁心学著作讲的什么?
王守仁“心学”就是“阳明学”,通常又称作王学。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儒家理学。元代以及明初以来流行的程颐朱熹一派的理学强调格物以穷理,王守仁则继承宋代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王守仁“心学”具体讲的什么内容呢?
王守仁“心学”简介
心学最不同于其他儒学者,在于其强调生命的过程,中国的圣人学问开始“哲学化”,而有新儒家的诞生。不过回归成圣的本来面目,这才是儒家能对混乱的世局与世人能展开的贡献。
《王阳明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
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但是有时候人的判断会出现错误,也就是意之动出现了错误,即不能正确地分辨善和恶,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那么他的良知也会出现错误,从而格物也会误入歧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此时的心已经被私心和物欲遮蔽了,不是天理,这时就要反求诸己。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了,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正确的格物。
栏目排行
-
严嵩父子的下场是什么?严嵩的后代是谁?
严嵩虽然在嘉靖朝权倾一时,位高权重,但他在家庭生活中却是一个好...
去看看>> -
陈德的人物生平,陈德的历史评价
陈德,是明朝的开国功臣,自跟随朱元璋以来,北伐元朝,南征明夏,...
去看看>> -
关于魏忠贤电视剧有哪些?魏忠贤扮演者是谁?
魏忠贤是明末时期的宦官,熹宗时期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
去看看>> -
胡大海是怎么死的。胡大海有后人吗
胡大海是怎么死的,胡大海有后人吗,胡大海死后他的后人又怎样了,...
去看看>> -
汤和后代是谁,汤和的后代有哪些
汤和,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为人谨慎,沉敏多智,曾随朱元璋渡长江、...
去看看>> -
陈德资料介绍,陈德是哪里人
陈德,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杞国公,曾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去看看>> -
杨慎生平,杨慎的一生主要事迹
杨慎,四川新都人,祖籍庐陵,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作为东阁大学士...
去看看>> -
魏忠贤电影介绍,关于魏忠贤的电影有哪些?
魏忠贤是历史上的一代佞臣,但是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魏忠贤在...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