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奇闻网专注搜集天下奇闻趣事!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风云人物 > 清朝人物 > 刘墉一生有哪些事迹,刘墉人物生平

刘墉一生有哪些事迹,刘墉人物生平

时间:2016-05-03 作者:xiongkai 浏览:   手机版

刘墉,是清朝政治家、书法家,父亲刘统勋是清乾隆年间重臣,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在职时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关于他一生有哪些事迹,下面小编带大家来看一看。

刘墉1.jpg

刘墉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刘墉,祖籍安徽砀山,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出生于山东诸城,家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其曾祖父刘必显是顺治年间进士,祖父刘棨曾担任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则是乾隆朝的一代名臣。刘墉成长在名门相府,家族成员世代为官,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初入仕途

乾隆十六年(1751年),刘墉因为父亲关系,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当年会试和殿试,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馆担任编修,不久又升迁为侍讲,成为其步入仕途的起点。

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月,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因为办理军务失宜被下狱,刘墉受牵连也被惩治。后来父子得到宽释,刘墉被降为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起,刘墉被外放为地方官,此后20余年主要在地方为政,先后担任过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和江宁知府等职。

为官期间,刘墉基本秉承了父亲刘统勋的正直干练与雷厉风行,对科场积弊、官场恶习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整顿,为百姓做了实事。同时积极贯彻皇帝意旨,查禁书、捉拿会党,得到皇帝赞许。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刘墉担任广西乡试正考官,十月被提拔为安徽学政。刘墉前往安徽赴任前,乾隆还特意召见并赐诗,其中有“海岱高门第,瀛洲新翰林”之句,意思是希望刘墉能够不辱门楣、有所建树。刘墉在任期间针对当时贡生、监生管理混乱的状况,上疏“请州县约束贡监,责令察优劣”,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得到皇帝肯定。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月,刘墉调任江苏学政,赴任前乾隆皇帝仍有诗相赠,可见其对刘墉抱有厚望。刘墉也不辱使命,为政严肃认真,出任学政时按试扬州,因为把关严格,使得一些想以作弊蒙混过关者最后不敢入场。

他还上书皇帝称:“生监中滋事妄为者,府州县官多所瞻顾,不加创艾。(行政官员)既畏刁民,又畏生监,兼畏胥役,以致遇事迟疑,皂白不分,科罪之后,应责革者,并不责革,实属阘茸怠玩,讼棍蠹吏,因得互售其奸。”

这一看法深刻又切中时弊,深受乾隆皇帝赏识,称赞其“知政体”。 刘墉先后两次提督江苏学政,后期为官处事风格由峻厉刚急转为平和舒缓,但严肃认真是一以贯之的。

未解之谜
奇闻怪事
考古发现
猎奇八卦
灵异恐怖
阅读排行

栏目排行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9 linke01.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17151号-2天天奇闻网

声明:本站文章搜集自互联网与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xin8196@g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