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奇闻网专注搜集天下奇闻趣事!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风云人物 > 三国人物 > 邓艾偷渡阴平介绍,邓艾偷渡阴平经过

邓艾偷渡阴平介绍,邓艾偷渡阴平经过

时间:2016-03-31 作者:xiongkai 浏览:   手机版

所以对剑门关有人说“一关失,半川没”,是不为过的。

剑门关北有利州,南有绵竹(就是涪城所在地),绵竹是成都以北的重要据点。无论从剑门金牛道,还是从垄上阴平,要想从北入川,必走绵竹。

至于本文的主要道路“阴平”,它是从陇上到四川腹地的奇路,实际严格上讲,三国时这确实不是条路,只是从理论上可以到达成都的“径”,邓艾自己也说这是条“邪径”。

邓艾3.jpg

而一旦到了成都平原上,交通条件还是可以的。

理论上讲,要想稳守蜀地,必须北据汉中,东守江陵。因为汉中夹在关中和四川之间,汉中对四川拥有地理上的优势,而对关中则只是共享秦岭之险。自汉中越秦岭北进较难,而越大巴山南进则相对容易。若汉中归北方,双方以大巴山为前沿,则地理上的优势在北方。

蜀汉早已失去荆州,巫山之险与吴共之,所以只有守住汉中才能稳固蜀汉政权。

但是,魏国又何尝不知道这些道理?

十八万兵入汉川

蜀汉在诸葛亮和蒋琬、费祎的执政下,还是比较稳定的。姜维屡次“伐”魏,消耗了国力,在精神上是可嘉的,但是结果是令人难以接受的。蜀后主是个出名的明君,在他的领导下蜀汉从小康走向温饱,从温饱走向贫困。正如司马昭所说“师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

在军政上,内宠黄皓与右大将军阎宇勾结,导致姜维往沓中,“不复还成都”。这对蜀汉是十分不利的。因为“羁旅讬国”的人不能在需要他的地方待下去,这是给了魏国可趁之机。

景耀四年(262年)冬,司马昭商议伐蜀,连邓艾在内的群臣都多次反对伐蜀,认为蜀国没有间隙,只有钟会赞同。于是司马昭令青、徐等诸州,并使作船,又令唐咨作浮海大船,假装伐吴,却令钟会都督关中人马,商议伐蜀对策。

远在沓中的姜维早就看破了司马昭的声东击西之计,并且对钟会的举动有所探知。景耀六年(263年),姜维表奏后主,说:“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在这紧要关头,黄皓不听人言,却信鬼神。他相信巫者的预言,认为敌人不会到来,禀告后主,把姜维的表章压下,不予理睬,连大臣都不知道。

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征四方之兵十八万”,分三路进攻蜀国: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多,自狄道向沓中;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桥头,镇西将军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

应该说,这一进军路线是“既狠又准”。蜀汉内部政治斗争使“主帅”不在必争之地“汉中”,跑到了“沓中”。司马昭抓住这个机会。他的本意是用邓艾死死的钳制住姜维,让诸葛绪断阴平桥,切断姜维后路,同时用钟会进攻没有蜀军主力的战略要地“汉中”。

这样是一石二鸟,既可以围困姜维,使姜维无法救汉中;同时由于汉中的空虚,用优势兵力趁虚占据汉中,避免了消耗巨大的攻关。即使邓艾和诸葛绪一时吃不掉姜维主力,只要钟会如期拿下汉中,那么姜维就面临被彻底合围的危险。

未解之谜
奇闻怪事
考古发现
猎奇八卦
灵异恐怖
阅读排行

栏目排行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9 linke01.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17151号-2天天奇闻网

声明:本站文章搜集自互联网与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xin8196@g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