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奇闻网专注搜集天下奇闻趣事!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风云人物 > 宋朝人物 > 司马光与王安石亦敌亦友的复杂关系

司马光与王安石亦敌亦友的复杂关系

时间:2016-04-25 作者:wanquan 浏览:   手机版

王安石的胆识和勇略,确乎超人。然而,他的新法疾猛推行,总不免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也许,正因为他走得太快,众友人才被他远远甩开。

清除社会积弊,实在是一桩艰难的事。想让一个政权不断适应复杂的经济变化,尤其不易特别是这个政权本身的弊端尚待厘剔之际;哪怕是纯然善意的惠政,也可能在某个执行环节中转眼化为劣迹。

安石与司马间的众多分歧,大多属于方略、技术和手段的差异。用司马光的话说,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

王安石也承认,他们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司马光一时无力阻挡变法的风潮,便辞位离京。

他长期退居洛阳,专心治学,十五年如一日,撰就了他的史学宏著。几年之后,王安石被自己最亲信的助手出卖;接着,又遭遇了家庭的不幸。他毅然捧还相印,归隐江宁谢家墩。

谢家墩,安石取名叫半山。他常常在半山的小宅里静卧,嚼着石莲,研究文字学;也不断地跨驴出游,到定力寺去探索禅缔;

或者用囊装十数枚饼,终日行吟于山野之间与叱咤风云、发号施令不同,这或许才是他的文人学者本色。他有点思念旧友。

有时候,他会突然转头对人说:司马十二,君子人也!人家不应,他便自语,把这同一感慨重复三、四遍。

丙寅年的暮春季节,三弟给安石带来了旧友的讯息。他意味深长地慨叹着:司马十二作相矣!六十七岁的司马光,真的回京执政了。

而且,他一反稳健的作风,拿出安石一般的气魄逐条废弃新法,挨个儿撤换变法派。

苏轼对某些新法的公允肯定,程颢关于团结反对派的劝谕,韩维关于警惕投机人物的提醒,他都置若罔闻。

只有蔡京的逢迎使他心慰。他是那么匆促而急切,仿佛迟缓一步,新法便会根深叶茂而无法撼动似的。

就这样,当年批评安石执拗的司马光,如今比安石更为执拗!或许,正是新法遭到重大挫折的讯息,加剧了王安石背上的疮毒,使他倏然而逝。

噩耗传到开封,传到同样衰病不堪的司马光耳中。司马光深为悲憾。他预感到安石身后,可能会遭受世俗的鄙薄和小人的凌辱。

他立即抱病作书,告诉右相吕公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不幸介甫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

光意以谓朝廷宜优加厚礼,以振起浮薄之风!根据司马光的建议,安石被追赠正一品荣衔太傅。

王安石与司马光身后的荣辱遭际,后来又有许多变化,但他们生前的磊落襟怀和凛然风范,却大节略同:彼此的友谊既年深情笃,各项重大的分歧,也毫不涉及个人的利害冲突。

维系赵宋王朝的共同目的,构成他们全部关系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在政策的争辩中,他们各执己见,寸步不让,略无情面;然而,在个人之间,却依旧洽守友义,不负夙契既没有权势的倾轧、阴险的残戕,也不曾互相诬谤、暗害中伤。

正如宋人冯澥所说:王安石、司马光,皆天下之大贤。其优劣等差,自有公论。

关于熙宁变法的研究,固然可以总结丰富的历史经验,留意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关系,也不为无益。或许可以这样说:不同政见者互相礼遇和友善相处,曾是中国古老文明的某种反映。

未解之谜
奇闻怪事
考古发现
猎奇八卦
灵异恐怖
阅读排行

栏目排行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9 linke01.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17151号-2天天奇闻网

声明:本站文章搜集自互联网与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xin8196@g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