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奇闻网专注搜集天下奇闻趣事!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汉朝历史 > 西汉时期:削藩逼出“七国之乱”

西汉时期:削藩逼出“七国之乱”

时间:2015-11-17 作者:418212022 浏览:   手机版

这句话听起来气壮山河,但不怎么靠谱。因为无论是《史记》还是《汉书》,都找不到刘濞谋反的证据。勉强和谋反牵扯上事的大致有这么几个:

首先,汉高祖刘邦有过预言,“五十年后东南有人造反”,但这种谶语可靠性很差——尽管司马迁和班固都言之凿凿。其次,刘濞“煎矿得钱,煮水得盐”,很有钱,但他拿这个钱收买人心,亡命之徒、门客死士到了吴国,刘濞管吃管喝,官府还管不着,这就有很大问题。但这种事属于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有钱人的做派,所谓“战国四君子”都很喜欢干这个,也不能算谋反的证据。

最后,晁错提到刘濞几十年不来朝参见,“于古法当诛”。但这个还是事出有因的。汉文帝时期,刘濞的太子刘贤到长安觐见,刘启(就是汉景帝)邀请刘贤一起喝酒下棋。当时两个太子都是年轻人,火气都很大,估计刘启悔棋,刘贤也喝高了,“轻悍”地和刘启吵起来,刘启抓起棋盘砸过去,一下子把刘贤给砸死了。随后,汉文帝派人把刘贤的尸体运回吴国安葬。刘濞恼了:“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于是又将刘贤的尸体送回长安。从此,刘濞衔恨在心,称病不朝。汉文帝后来想想,自己家有很大责任,就借坡下驴,“赐以几杖,许其不朝”。

西汉时期:削藩逼出“七国之乱”.jpg

虽然没有刘濞谋反的证据,但我们也不能说晁错就是错的。站在中央政府的角度来说,地方势力坐大,终归不是好事。就算刘濞现在不反,并不代表以后不反;就算刘濞不反,但不能保证刘濞的儿子不会反。诸侯国的实力已经威胁到中央政府的生存,不管会不会反,都要削藩,这才是晁错主张削藩而汉景帝大力支持的根本原因。

古人讲,名不正则言不顺,但削藩这种事不能把“就是看你不顺眼,就是想整你”这种上不了台面的话搬出来,诸侯谋反的证据不足,所以晁错就找了其他理由。

公元前154年春天,御史大夫晁错抓住了几个诸侯的“小辫子”:楚王刘戊在太后丧期内与几个女子淫乱——这个理由很牵强,时间都过去大半年了才想起要处理;胶西王刘昂卖官鬻爵——这个理由更搞笑,汉文帝自己都鬻爵……总之,用不是削藩的罪名去削藩。最后,晁错宣判:削去胶西王六个县,削去楚王东海郡,削去吴王刘濞的豫章、会稽两郡。

刘濞是诸侯中的元老,又是实力最强的,本来就对刘启有杀子之恨,现在晁错着手削藩,他终于憋不住了:谁敢削我的藩,我就削他的头。

这年冬天,刘濞联络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楚王刘戊、赵王等七个诸侯国,杀掉国内中央政府派驻的官吏,起兵造反。

刘濞这次下了血本,因为他当时已经62岁,他的小儿子才14岁,就下令国中“上与寡人比,下与少子等者”,都得应召从军,发兵20余万,号称50万,连同楚国军队,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渡过淮河,兵锋直抵中原。

景帝腰斩晁错“以谢天下”

“七国之乱”,叛军提出的口号是“诛晁错,清君侧”,意思是我们七个诸侯不是造反,是因为皇帝身边有小人、有坏人,我们要替皇帝清理坏人。

坏人是谁?当然就是晁错。

晁错怎么能是坏人呢?但从晁错临终前干的一件事来看,真不像是好人。

吴楚联军势如破竹,进入中原,天下震惊。听到这个消息,晁错干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他把手下人找来说,袁盎当过刘濞的丞相,收过不少贿赂,整天替刘濞说好话,蒙蔽天子说吴王不会反,“今果反,欲请治盎不宜有谋”。

晁错这种昏了头的主张,连他的亲信都看不下去:没有证据证明袁盎参与了刘濞的叛乱啊,何况现在大敌当前,你治他的罪能打败刘濞吗?晁错一听,犹豫不决。

但这事不知怎么传到了袁盎耳朵里,袁盎异常惊恐,干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初你晁错怎么收拾申屠嘉的,我就怎么对付你。袁盎就连夜去找魏其侯窦婴。

第二天上朝时,窦婴抢先对汉景帝说,袁盎当过吴王刘濞的丞相,对吴国知根知底,陛下可以咨询他有没有平叛良策。汉景帝就召袁盎上朝。袁盎说:我有一计,可让吴楚退兵,但“愿屏左右”。汉景帝就让朝臣都下去,晁错却不走。袁盎说:“臣所言,人臣不得知也。”晁错只好退到东厢房。袁盎说,吴楚四处召集诸侯,说晁错削夺封地,离间刘氏宗亲骨肉,这是他们起兵的原因,“今计独斩晁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故削地,则兵可无血刃而俱罢”。

袁盎这一招戳到汉景帝的心窝里——汉景帝“嘿然良久”,最后说:“顾诚何如,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

十几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和廷尉张欧联合给汉景帝上了一份奏疏,以“亡臣子礼,大逆无道”的罪名要求处分晁错。这三个人都是朝廷重臣,分别代表文职、武职和司法界。三人联合上奏,意味着几乎所有官员都认为晁错有罪。

而陶青等人拟定的罪名很重,处分也很重,要求“腰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

腰斩是古代最为残酷的刑罚之一,一刀从腰部砍下去,人不会立刻死,会痛苦地抽动。这个刑罚一直延续到清代。据说曾有个犯人被腰斩后,还用手蘸血,在地上一连写了7个“惨”字才断气。雍正皇帝知道这件事后,觉得非常残忍,下诏废除了腰斩之刑。

这个报告打上去后,汉景帝立刻批示“可”。

这种君臣、师徒间的无情,或许比腰斩更可怕。

而且晁错赴死,完全被蒙在鼓里。《史记》中说,“上令错衣朝衣斩东市”,看上去汉景帝给晁错留了面子,让他穿着朝服上刑场——意思是没有撤职免职,而是死于任上。实际情况更绝情,《汉书》的记载是,晁错“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不客气地说,汉景帝派中尉骗晁错到朝廷开会,晁错以为有重大事情,就穿上朝服上了车,结果被直接拉到刑场腰斩。

晁错的死,不仅仅因为绝情,更因为他是为了政治理想而被杀,所以当时就“天下冤之”。

未解之谜
奇闻怪事
考古发现
猎奇八卦
灵异恐怖
阅读排行

栏目排行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 linke01.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17151号-2天天奇闻网

声明:本站文章搜集自互联网与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QQ2056726575,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